第190章 岐大夫解产后少乳谜(1 / 2)

第一章 月子中心的\"枯井愁\"与一釜姜枣生化汤

秋分后的申城,梧桐叶刚染上金边,岐仁堂的竹帘却被一股焦虑的气息撞开。进来的是位裹着羊绒披肩的年轻妈妈,怀里抱着个襁褓,身后跟着愁眉不展的婆婆。

\"岐大夫,您快救救我儿媳吧!\"婆婆先开了口,声音带着哭腔,\"生完孩子都二十天了,奶水稀得像清水,孩子每天饿得直哭,奶粉换了好几种都不爱吃。\"

年轻妈妈王女士眼圈发黑,脸色苍白得像张宣纸,说话有气无力:\"我试过民间那个滋乳汤,喝了三天,奶水没见多,倒开始拉肚子,一天跑五六趟厕所,浑身没劲,现在看见药罐子就怕。\"

岐大夫先让王女士坐下,倒了杯温的生姜红枣水:\"别急,先暖暖身子。让我看看宝宝的小手。\"他轻轻握住婴儿的小手,指尖微凉,再看王女士的舌象,舌质淡胖,舌苔白腻,边有明显齿痕,诊脉时脉象沉细而弱。

\"您这滋乳汤里是不是有知母、玄参这些苦寒药?\"岐大夫问道。

王女士点点头:\"是啊,老家亲戚给的方子,说喝了下乳快,还加了七孔猪蹄,可我喝完就觉得胃里凉飕飕的,吃啥都没味儿。\"

\"《脾胃论》讲'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',\"岐大夫捋了捋胡须,\"你这症候,根本在于产后气血大亏,脾胃虚寒,就像地里的井水本就不多,还硬往下挖,结果没挖到水,反把湿泥翻上来了。\"

\"滋乳汤里的知母、玄参都是大寒之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说知母'主消渴热中',但你这不是热证,是虚寒。\"岐大夫取过纸笔,\"就像冬天用冷水浇庄稼,只会把根冻坏。你看你脉沉细、舌淡胖,都是脾阳不足的表现,误用苦寒药,伤了脾胃阳气,所以拉肚子、没力气,奶水自然更不足了。\"

婆婆在一旁直拍大腿:\"都怪我,非让她喝那些偏方,早该来找您啊!\"

\"产后体虚,最忌闭门造车。\"岐大夫开始写方子,\"清末傅青主创的生化汤,最适合产后理血清宫,我给你用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生化汤,再稍作调整。\"

他边写边解释:\"当归一两,这是君药,《本草纲目》说它'血中之友',既能补血又能活血,就像给干涸的河道疏浚同时补水;川芎三钱,活血行气,让气血流动起来,像给堵塞的水管通渠;桃仁三钱,活血化瘀,把子宫里的瘀浊排出去;炮姜二钱,这是关键,温经散寒,恢复脾胃阳气,就像给冰冷的灶台生起小火炉;炙甘草二钱,调和诸药,兼补脾胃。\"

\"李可老中医加了益母草五钱、泽兰五钱,这两味药能加强推陈致新的作用,就像清洁工把河道里的淤泥清走;我再给你加黄芪一两、党参五钱,大补元气,气能生血,就像给水泵加大马力;炮甲珠粉冲服一钱,王不留行三钱,路路通通络下乳,但不用滋乳汤里的苦寒药,改用丝瓜络三钱,通络而不寒凉。\"

\"这药得用黄酒煎,黄酒温通血脉,能助药力;再加点生姜三片、红枣五枚,增强温脾胃的效果。每天一剂,先用三碗水加半碗黄酒,泡药半小时,文火煮成一碗,趁热喝,喝完盖被子发点小汗,别出大汗。\"

岐大夫又叮嘱:\"回去把滋乳汤全扔了,每天用小米粥加生姜、红枣、红糖煮着喝,脾胃暖了,气血才能生出来。还有,让宝宝多吸吮,就像井水越打越多,别总依赖奶粉。\"

三天后,王女士的婆婆喜气洋洋地来抓药:\"岐大夫,神了!喝第一剂药,拉肚子就止住了,胃里也暖和了。喝到第三剂,奶水明显多了,昨天晚上孩子终于能睡个整觉了!\"

岐大夫在原方基础上减了桃仁,加了当归至一两五钱、黄芪至一两五钱:\"now 瘀血渐去,重点补气血。记住,产后百脉空虚,最要顾护脾胃阳气,那些寒凉的汤水千万别再碰了,哪怕是西瓜、梨都要少吃。\"

王女士再来时,脸色红润了许多,怀里的宝宝正咂着嘴睡觉,小脸蛋圆鼓鼓的。\"岐大夫,您说的真对,\"她轻声说,\"以前总觉得下奶要靠凉药'下火',没想到越下越虚。现在知道了,脾胃是气血的根,根壮了,奶水才像泉水一样涌出来。\"

诊所外的阳光透过竹帘,照在药柜上的\"炮姜\"标签上,泛着温暖的光。岐大夫看着王女士离去的背影,想起《金匮要略》里\"新产妇人有三病,一者病痉,二者病郁冒,三者大便难\",如今这产后少乳,又何尝不是因虚致瘀、因瘀致虚的循环,需得像生化汤那样,在\"生\"与\"化\"之间寻得平衡。

第二章 城中村的\"肝郁结\"与一帖逍遥生化饮

霜降那天,岐仁堂来了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,牛仔裤膝盖处磨得发白,怀里的孩子正哇哇大哭。\"岐大夫,快给我看看,我这奶水突然就少了,昨天还够吃,今天就只剩几滴了,孩子饿得到处找奶头。\"

这位刘女士住在城中村,丈夫在外地打工,婆婆刚来伺候月子,两人常因带娃观念不同吵架。\"这几天心里堵得慌,昨天跟婆婆吵了一架,气得饭都没吃,晚上就觉得胸口发闷,今早起来奶水就少了,怎么挤都只有一点点。\"

岐大夫先安抚了哭闹的婴儿,用温毛巾擦了擦孩子的小手,再看刘女士的舌象,舌质暗红,舌苔薄白,两侧有明显的肝郁线,诊脉时脉象弦细,左关尤甚。

\"你这奶水少,根子不在脾胃,在肝气郁结。\"岐大夫倒了杯玫瑰花茶,\"《黄帝内经》说'怒伤肝,思伤脾',你这几天是不是总唉声叹气,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?\"

刘女士点点头,眼圈红了:\"是啊,心里憋得难受,看婆婆哪儿都不顺眼,又想我老公不在身边,越想越委屈,昨天吵架后就觉得胸口像堵了块石头,连呼吸都费劲。\"

\"肝主疏泄,就像家里管钥匙的,负责打开全身气机的闸门。\"岐大夫解释道,\"你这肝气被怒火一激,闸门就关上了,气血运行不畅,就像水管被堵住了,奶水自然下不来。《傅青主女科》里说'乳乃气血所化',气血瘀滞,何来乳汁?\"

\"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,\"刘女士揉着胸口,\"难怪我觉得这里又胀又疼,昨天还能挤出半碗,今天就几滴,急得我直哭。\"

\"你这情况,单用生化汤不够,得配上疏肝解郁的药。\"岐大夫开始写方子,\"用加味生化汤打底:当归八钱,川芎三钱,桃仁二钱,炮姜一钱,炙甘草一钱,益母草五钱,泽兰五钱,黄芪五钱,党参五钱,炮甲珠粉一钱冲服,王不留行三钱,丝瓜络三钱,这些药活血补血、通络下乳。\"

\"再加上逍遥丸的底子:柴胡三钱,像春天的树枝,能疏肝解郁,把堵住的闸门打开;白芍五钱,酸甘化阴,柔肝缓急,就像给发脾气的人递杯温水;茯苓五钱,健脾渗湿,脾胃好了气血才足;白术五钱,健脾益气,助茯苓一臂之力;薄荷一钱,少许即可,能清散肝郁化的热;生姜三片,温中和胃,防止逍遥丸过于凉润。\"

\"这方子叫逍遥生化饮,既能活血化瘀、补气生乳,又能疏肝解郁、调和脾胃。\"岐大夫把方子递给她,\"每天一剂,用砂锅煎,先煎生化汤的药半小时,再放逍遥丸的药煎二十分钟,温服。喝药时慢慢咽,让药气先润润喉咙,再往下走。\"

\"还有个重要的事,\"岐大夫看着她焦虑的眼神,\"你这奶水少,情绪是关键。《内经》说'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',跟婆婆有分歧很正常,别憋着,找你老公打电话说说,或者找邻里聊聊,肝气顺了,奶水才能顺。\"

\"我这儿有个小法子,\"岐大夫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布袋,\"里面是晒干的玫瑰花和合欢花,你每天用开水泡着当茶喝,花香能解郁,比吃药还舒服。每天下午太阳好的时候,抱着孩子去楼下晒晒太阳,看看树,别总闷在屋里。\"

刘女士接过药包和香袋,眼圈更红了:\"岐大夫,我以为是我奶不好,没想到是心里堵的......\"

\"傻丫头,\"岐大夫笑了笑,\"女人产后气血本就虚,情绪一波动,肝气就容易郁结,就像刚烧开的水,盖子压得太紧,蒸汽都憋在里面了。\"

三天后,刘女士再来时,怀里的孩子正安静地睡着,嘴角还挂着奶渍。\"岐大夫,太谢谢您了!喝第一剂药后,胸口就没那么闷了,第二天早上奶水就多了起来,现在够孩子吃了。\"她说话时眉角舒展,不再像上次那样愁眉苦脸。

诊脉时,弦脉已减,关部趋于和缓。岐大夫在原方基础上去了桃仁,加了当归至一两,柴胡减为二钱:\"now 肝气渐疏,瘀血渐去,重点养血疏肝。记住,保持心情舒畅,比吃任何下奶药都重要。\"

离开诊所时,刘女士把玫瑰花茶包挂在婴儿车把手上,路过城中村的小广场,看到几个老人在晒太阳,她也找了个空位坐下,解开衣襟让孩子吃奶,阳光照在母子俩身上,暖融融的。她掏出手机给丈夫打电话,声音轻快:\"老公,奶水够了,孩子吃得好,你别担心......\"

药柜里的柴胡和玫瑰花在秋日的阳光里静静散发着香气,岐大夫看着窗外,想起《温热论》里\"肝为刚脏,非柔润不能调和\",这产后肝郁少乳,何尝不是现代生活压力下的常见病,需得像逍遥生化饮那样,在疏肝与活血之间,在理气与补虚之间,寻得那一味温柔的平衡。

第三章 误用偏方的\"寒中厥\"与一堂脾胃生化课

冬至前的周末,岐仁堂来了位神色慌张的年轻爸爸,怀里抱着个襁褓,身后跟着拄拐杖的奶奶。\"岐大夫,快救救我媳妇!她喝了老家带来的下奶汤,拉肚子拉得站不起来,现在浑身发冷,嘴唇都紫了!\"

奶奶在一旁抹眼泪:\"都怪我,从老家带了滋乳汤的药引子,说我当年喝了可管用了,谁知道她喝了就不对劲......\"

岐大夫快步走到里间,只见床上躺着位面色苍白的产妇,嘴唇发绀,四肢厥冷,额头上冒着冷汗,旁边的便盆里是稀薄的泻下物。诊脉时,脉象沉微欲绝,触之如游丝,舌淡胖水滑,舌苔白厚腻。

\"这是寒邪直中脾胃,阳气暴脱!\"岐大夫语气凝重,\"快,先煮参附汤回阳救逆!\"他吩咐学徒:\"取红参五钱、制附子三钱,先煎附子一小时,去麻味,再加红参煎半小时,趁热灌服,每隔十分钟喂一勺,一定要让她把药喝进去!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