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程序员半夜唱跳怪病记(1 / 2)

程序员半夜唱跳怪病记:老中医一碗汤里的“压气”玄机

【第一章:凌晨三点的“演唱会”】

云城市开发区的“硅巷”写字楼亮到后半夜,32岁的程序员阿伟却裹着羽绒服蹲在阳台上。凌晨三点,他又一次从床上弹起来,胸口像揣了只兔子乱跳,小腹突然一股凉气“嗖”地往上冲,直顶得嗓子眼发紧,“呃呃”的嗝声跟机关枪似的。邻居王大妈砸着楼板喊:“阿伟!又唱《青藏高原》呢?能不能让人睡个囫囵觉!”

可阿伟压根听不见。那股气冲到胸口就散不开,脖子后面像架了个电暖器,烫得他抓起吉他就往客厅跑,一边弹一边吼:“大河向东流啊——”唱到兴起还翻了个跟头,吓得合租的兄弟小张躲在卧室门缝里发抖:“哥,咱明儿就去精神病院挂个号吧?”

更邪乎的是,每次“发疯”完,他喉咙两侧就鼓起软趴趴的包,像含了两颗话梅。白天上班时,他戴着高领毛衣遮掩,可脑子昏沉得敲代码都打错行,晚上更是瞪着眼到天亮,被子里还莫名湿漉漉的——遗精的老毛病又犯了。前前后后看了七八个大夫,有的说“神经衰弱”,开了安眠药;有的说“肾虚”,灌了几大缸子补肾汤,结果越补越躁,有次喝了鹿茸酒,半夜直接把路由器当话筒啃。

【第二章:岐仁堂里的“脉象地图”】

小张实在看不下去,拽着阿伟扎进老城区的岐仁堂。木门推开时,正赶上岐大夫给个老太太包艾草饼:“李婶,这饼趁热敷肚脐,比您那暖宝宝管用。”他转头看见阿伟,指了指墙根的竹凳:“小伙子,瞅你这黑眼圈,跟烟熏的核桃似的。”

阿伟刚坐下,岐大夫就递来杯薄荷茶:“先说说,啥时候开始跟咱家阳台较上劲了?”

“岐大夫,”阿伟搓着冻得发紫的手指,“我这病怪得很!有时候走着路都怕,心突突跳,然后就一股气从小肚子往上冲,堵得胸口疼,接着就想唱歌发疯……”他撩起高领毛衣,“您看这脖子,每次闹完就鼓包,摸起来软和,不是瘤子。”

岐大夫三指搭在阿伟腕上,眼睛微眯:“左手脉像棉线拽水,没劲;右手脉呢,跟小老鼠窜似的,直上直下跳。”他又让阿伟伸舌头,舌尖红得像草莓,舌根却铺着白腻的苔,“晚上睡不着还遗精,对吧?上半身老觉得火烧火燎,可脚脖子跟泡在冰水里似的?”

阿伟惊得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:“您咋全知道?我天天喝冰咖啡提神,晚上对着电脑到凌晨,外卖顿顿重辣……”

“问题就出在这!”岐大夫放下脉枕,“你这不是精神病,是身体里的‘气’走岔道了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‘冲为血海’,你这冲脉就像家里的下水道,长期熬夜、吃辣、喝冰,等于往下水道里倒水泥,堵得久了,气就反着往上冲,跟高压锅阀门坏了似的。”

【第三章:药罐里的“镇气兵团”】

岐大夫铺开药方纸,毛笔沙沙作响:“给你开个‘龙理痰汤’,先把上冲的气镇住。”他指着药方解释:

“生龙骨、生牡蛎,这俩是‘镇宅将军’,专压上冲的邪火,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它们能‘收敛浮越之正气’;

赭石像块沉底的石头,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‘平肝逆,降冲气’,把你那股乱窜的气往下拽;

清半夏和茯苓是‘化痰工兵’,你嗓子里的包就是痰饮结的块,它们负责化开;

黑芝麻、柏子仁是‘润路油’,你长期熬夜伤了阴液,就像管道干涩,得用油润滑;

白芍配陈皮,一个柔肝,一个理气,就像给乱撞的气捋顺道;

芒硝少放点儿,是‘清道夫’,把肠道里的热结往下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