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3章 岐仁堂里话喉疾,轻清一法透金声(2 / 2)

正说着,陈阿婆拄着拐杖走进来,手里拎着个竹篮,里面装着刚剪好的中秋玉兔剪纸。\"岐大夫,给我称点川贝,最近总觉得嗓子眼发紧。\"她看见小林,眼睛一亮,\"这不是那个拍视频的姑娘吗?前儿还听见你在巷口喊'家人们点赞',今儿怎么哑了?\"

小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把处方递给陈阿婆看。陈阿婆眯着眼睛瞅了半天,指着木蝴蝶说:\"这个好,我年轻时嗓子哑,我娘就用这个泡水给我喝,像蝴蝶翅膀似的,泡在水里会展开呢。\"

岐大夫给陈阿婆称完药,又叮嘱小林:\"这几天别吃辛辣的,直播时多喝温水,说话别太使劲。晚上早点睡,让肺歇口气。\"

小林点点头,揣好处方正要走,忽然想起什么:\"对了岐大夫,我这病会不会传染啊?我团队还有好几个同事也有点咳嗽。\"

\"你这是痰热壅在肺里,又不是时疫,传什么?\"岐大夫摆摆手,\"倒是他们要是也像你这样熬夜贪凉,迟早也得找上门来。回去告诉他们,少吹空调多喝热茶,比什么药都管用。\"

小林千恩万谢地走了,小徒弟看着她的背影,挠挠头:\"师父,您说她这直播行业,天天费嗓子,就算这次好了,以后会不会再犯啊?\"

岐大夫用鸡毛掸子拂去药柜上的灰尘,慢悠悠地说:\"治得了病,治不了命。不过能让她知道,这嗓子就像琴弦,得松紧有度。《素问》里说'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',道理谁都懂,就是做起来难啊。\"

过了五天,小林又来复诊,这次声音虽然还有点哑,却能听清字句了。她一进门就笑:\"岐大夫,您的药真神!喝到第三副,夜里就不咳了,痰也少了很多。就是薄荷太冲,喝的时候鼻子都通气了。\"

岐大夫让她再伸舌头看看,这次舌苔没那么红了,脉象也平和了些。\"看来痰热去了不少,就是嗓子还有点虚。\"他重新开了方子,把锦灯笼换成了蝉衣和凤凰衣,\"这蝉衣轻浮,能散风热;凤凰衣就是鸡蛋壳里的那层膜,最能养嗓子,给你加进去,让声音早点恢复。\"

小林拿着新处方,脚步轻快了不少:\"谢谢您岐大夫!我团队的人都说,我这几天直播时虽然声音小,但粉丝都说听着亲切,不像以前那么吵了。\"

岐大夫捋着胡子笑:\"这就对了。治病和说话一样,不在声大,在得法。\"

又过了五天,小林第三次来到岐仁堂,这次声音清亮如初,只是说话还带着点小心翼翼。她拎着个果篮,非要送给岐大夫:\"您看,全好了!昨天试播了半小时,一点都不咳,粉丝都说我声音比以前还好听。\"

岐大夫摆摆手没收果篮,只是叮嘱:\"好了也别大意,你这职业全靠嗓子,得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。平时可以用麦冬、玉竹泡水喝,润润嗓子。\"他指了指药柜上的青果,\"没事也可以含颗青果,《本草纲目》里说它能'生津液,利咽喉',比那些含片强多了。\"

小林连连答应,又问:\"岐大夫,我能不能跟您学几招护嗓子的法子?我想教给团队的同事们。\"

岐大夫想了想,说:\"简单得很。说话别太急,像吃饭一样,一口一口慢慢说;每天早上起来,对着窗户深呼吸,把肺里的浊气吐出去;还有,别总想着靠药物,按时吃饭,好好睡觉,比什么都强。\"

这时,小徒弟端着刚熬好的药进来,一股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。小林闻了闻,忽然笑着说:\"岐大夫,我能不能拍个您抓药的视频?就讲讲这些治嗓子的药,让粉丝们也学学养生。\"

岐大夫愣了愣,看向窗外。阳光穿过药柜上的玻璃瓶,在地上投下五颜六色的光斑,像极了小林直播间里的彩虹灯。他捋着胡子,慢慢点头:\"可以。不过得说清楚,药是死的,人是活的,治病得看缘分,不能瞎用药。\"

小林喜出望外,赶紧拿出手机架好。岐大夫走到药柜前,拿起一片木蝴蝶对着镜头:\"各位看官,这东西叫木蝴蝶,也叫千张纸,轻浮如羽,能治喉咙哑......\"他的声音不高,却像清泉流过石涧,在安静的药铺里悠悠回荡。

巷口的老槐树沙沙作响,落下几片金黄的叶子。小林举着手机,忽然觉得,这比直播间里任何虚拟的点赞和礼物,都要来得真切动人。而她自己,也终于明白,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草木,原来藏着这么多让生命重归清亮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