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皇恩浩荡封秦王(1 / 2)

崇祯十六年十月十七日。

榆林城头,难得地安静了三天。

自打那惊天动地的“霹雳炮”发威,将闯军打得丢盔弃甲之后,城外的李过、刘芳亮便偃旗息鼓,转为严密的围困。城内守军也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,除了日常警戒和加固城防,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整。

这日午后,城墙上的气氛有些异样。负责南门警戒的正是常葳,他正百无聊赖地倚着垛口,眺望着远处闯军连绵的营寨,心里盘算着殿下啥时候再赏点“神粮”改善伙食。

忽然,城下一阵轻微的骚动,几名负责潜伏侦查的夜不收连滚带爬地摸到了城墙根下,对着上面拼命打着手势。

“头儿!快!京里来人了!还有个大人物!”一名夜不收压低声音,气喘吁吁地喊道。

常葳精神一振,探头望去,只见两个穿着灰麻衣、风尘仆仆的身影正蜷缩在城墙的阴影里,其中一人正是他派往京师报信的亲卫之一,另一人则面生,但看那身形气度,绝非寻常人物。

“快!放下吊篮!”常葳不敢怠慢,立刻招呼手下。

粗大的绳索带着一个大竹筐缓缓放下,那名亲卫搀扶着同伴,迅速钻了进去。城上士兵协力,很快将二人吊了上来。

那名亲卫一落地,便踉跄几步,脸上满是疲惫和后怕,但见到常葳,眼中却迸发出激动:“常千户!幸不辱命!这位是……这位是宫里来的贵人!”

常葳目光投向另一人。此人约莫五十上下年纪,虽然同样狼狈,脸上沾着尘土,衣袍也有些破损,但身形挺拔,面容清癯,一双眼睛虽显疲惫,却依旧锐利有神,带着一股久居上位者的威严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他虽然穿着夜行衣,但内里隐约可见明黄色的绸缎,腰间似乎还系着玉带。

“公公?”常葳试探着问了一句,心中已是巨浪翻腾。能在这种时候,冒死穿过闯军重重封锁来到榆林的宫中贵人,身份绝对非同小可。

那人微微颔首,声音略带沙哑却不失沉稳:“咱家王承恩,奉旨而来。秦王世子殿下可在?”

王承恩!司礼监掌印太监!

常葳倒吸一口凉气,差点没站稳。这可是内廷第一人,皇帝身边最信任的近侍!他怎么会亲自来榆林?

“在!在!殿下正在总兵府!”常葳连忙躬身,“公公请随我来!快,备马!”

他不敢有丝毫耽搁,一面亲自引路,一面飞快地吩咐手下:“速去传令,召集尤老将军、王将军、侯将军及城中所有把总以上军官,七品以上文官,立刻到总兵府议事!”

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榆林城。

总兵府大堂内,气氛庄严肃穆。朱明夷端坐主位,尤世威、王卫钦、侯天禄分列左右,其余将校文官济济一堂,人人脸上都带着惊疑和期待。他们已经知道,京师来人了,而且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亲至!

这意味着什么?朝廷的态度!圣上的旨意!

脚步声响起,常葳引着风尘仆仆的王承恩和那名亲卫快步走了进来。

“臣(末将)等参见王公公!”尤世威等人虽然品级不低,但面对这位内相,还是纷纷起身行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