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演唱会如何盈利(2 / 2)

陈舒芬叹了口气:“阿珑,你刚刚也听到苏曼妮说的话了,从整体事业规划的角度来说,你现在确实应该先专注《神雕侠侣》的拍摄工作,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两头抓势必会分散注意力,降低水准。”

她突然坐直了身子:“但是,谁让你这张专辑火了呢?现在趁热打铁开演唱会绝对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!换成任何艺人都不可能不接住这波热度变现!”

“热度变现?开演唱会很赚钱吗?文星唱片就这么着急?”江雪珑好奇问道,

在她的认知里,2025年的歌手开演唱会那是真赚钱,但1982年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的,歌手比起开演唱会,更喜欢接商演。

陈舒芬起身去找来纸笔,边画边说:“虽然你是新人歌手,但第一张专辑的销量就足以让你跻身一线歌手行列了,我们就按一线歌手均价来算,你的演唱会出场费为80万一场……”

江雪珑差点没抓稳茶杯。

而陈舒芬还在继续:“另外,我们会同步录制演唱会专辑,依然按正规专辑那样给你分15%版税。假设销量达到双白金,你大概能分到90万……”

“等等陈太,你算的都是我个人的收益,那主办方呢?我怎么听上去,主办方会血亏啊?”江雪珑瞪大双眼,打断了陈舒芬说话。

毕竟,这个时候香港还没有适合用作演唱会的体育场,而伊利沙伯体育馆只有3500个座位,未来拥有1.2万个座位的红磡体育馆目前还在建设中,要明年才能完工。

假设平均票价为150,3500个座位全部坐满,加上内场再挤800人,也才64万5的票房,连她的出场费都不够付,她完全算不过来这笔账。

陈舒芬笑了:“要是主办方纯靠卖票获利,那确实赚不了多少,还极有可能亏损,主办方当然不是傻子。

拿文星唱片来说,就是以「演唱会票房」+「演唱会专辑销量」+「品牌赞助商」,三线盈利的模式来平衡风险。光是赞助商一项,就能完全覆盖掉你的出场费,甚至还能大赚一笔。”

江雪珑蹙眉不解:“可品牌方出钱赞助演唱会能有什么好处?演唱会上,歌手也不能现场给品牌方打广告吧?”

陈舒芬瞥了江雪珑一眼:“好处可多了去了,品牌方才不会做慈善,他们精得很!

演唱会专辑内页会印赞助商LoGo,一张双白金唱片就等于10万次精准广告曝光;

演唱会的全线媒体宣传都会提及「由某某品牌独家冠名」,比如我们正在接洽你代言的可口可乐来赞助你的演唱会,那么我们就会在广告上说「感谢可口可乐提供全程饮品支持」;

此外,品牌方还拥有产品促销权,比如买一箱可乐抽演唱会门票;

最后一点,对于品牌方来说也特别重要——香港政府在1980年出台了新政策,鼓励商业赞助文化艺术活动,品牌方可通过赞助你的演唱会获得税务减免!

你现在还觉得主办方和赞助商无利可图吗?”陈舒芬笑得很深沉。

江雪珑目瞪口呆地鼓起掌来:“资本就像一个魔术师,通过一整套精密计算,把钱、资源、人脉玩出了花。”

1980年代香港演唱会的本质,是资本用文化产品作为管道,完成对消费者、艺人、媒体的三重收割。而2025年的“流量经济”不过是同一剧本的数字化重演——

当年卖唱片是“物理垄断”,现在卖数字专辑是“流量绑架”;

当年赞助演唱会是“隐形洗脑”,现在直播打赏是“明抢钱包”。

唯一不变的,是资本永远能找到新的宿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