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夜时分,她排出大量黏腻黑便,随之喘促减轻,竟能说出完整句子:\"岐大夫,胸口没那么闷了......\"朱明远握着她的手,眼眶微红,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在灯光下泛着幽光——那是家传的安胎玉。
次日复诊,肿胀已消去三成。岐明修调整处方:\"去半夏,加白术二钱,土炒以固脾土。《脾胃论》言'脾主湿,湿盛则脾虚',此时湿热渐去,需健脾以防复聚。\"他望着窗外的cbd高楼,\"就像暴雨后的积水,疏通管道后还要加固堤坝。\"
第三剂药喝完,方若晴已能平卧入睡。朱明远特意带来进口燕窝致谢,却被岐明修婉拒:\"孕期宜清淡,燕窝滋腻,反助湿生热。每日晨起可服陈皮茯苓粥,粥成后加少许荷叶汁,升清降浊。\"
四、产前产后的双重考验
芒种那天,方若晴突然破水。朱明远想起岐明修的叮嘱,拒绝了医院的剖宫产建议,坚持请中医助产。当啼哭声响起时,产房外的岐明修正对着《经效产宝》沉思,手中把玩着从景德镇淘来的安胎瓷枕。
\"七斤三两的男婴,恭喜朱总。\"助产士抱着孩子出来,却见产妇面色苍白,呼吸又开始急促。
\"果然来了。\"岐明修取出早已备好的药方,\"产后百脉空虚,脾胃气弱,不能生金,故肺气又虚。前番治其标,今需固其本。\"他指着方若晴泛青的唇色,\"《难经》云'虚则补其母',脾胃为肺之母,当大补脾胃。\"
药方上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的四君子汤赫然在列,另加五味子敛肺,肉桂引火归元。朱明远看着那味肉桂犹豫:\"产后不是要清热吗?\"
\"此非实热,乃虚阳上浮。\"岐明修取来温针灸具,\"就像油灯将尽时的爆灯花,看似火旺,实则油枯。肉桂能补命门之火,引浮阳归宅,《本草纲目》称其'治寒痹,阴盛失血',正合此证。\"
七剂药后,方若晴已能抱着孩子喝小米粥。岐明修望着襁褓中的婴儿,忽然想起自己夭折的幼子,语气柔和下来:\"今后喂养需忌生冷,六个月内不可添加辅食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言'脾胃虚,百病生',育儿先育脾胃,此为至理。\"
五、岐黄安胎的现代启示
月末的岐仁堂雅集上,几位产科医生慕名而来。岐明修望着案头的《傅青主女科》,缓缓开口:\"世人见妊娠肿胀,多从水湿论治,却忘了'诸逆冲上,皆属于火'。方夫人之病,始于饮食不节,中焦积热,继而胎气上逆,形成'标实本虚'之证。初诊用理气导滞,是'急则治标';产后用温补脾胃,是'缓则治本'。\"
\"为何前医用参术无效?\"某三甲医院主任追问。
\"参术乃温补之品,适用于脾胃气虚证。但方夫人初诊时舌苔黄腻,脉洪滑,实为湿热壅滞,此时用补,犹如关着门扫垃圾。\"岐明修取过陈皮在指间揉搓,\"治病如烹小鲜,需知何时该'扬汤止沸',何时该'釜底抽薪'。\"
说到兴起,他展开《内经图》:\"看这丹田至膻中,犹如三焦通道。孕期胎气渐大,犹如堵车时加塞的车辆,一味进补或攻伐都不可取,唯有疏导气机,恢复脾胃升降,才能'气得其和则为正气,气得其逆则为邪气'。\"
暮色中,方若晴推着婴儿车来复诊。小家伙正啃着安抚奶嘴,嘴角沾着奶渍。岐明修逗弄着孩子的小手,忽然想起什么:\"对了,孩子百日后可常捏脊,从长强到大椎,每日三次,能调脾胃,增食欲。这比任何益生菌都管用。\"
朱明远笑着递上锦旗,\"岐黄妙手,安胎神术\"八个金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。药柜上的《本草纲目》被穿堂风翻开,\"妊娠胎肿\"的条目下,岐明修新添的批注清晰可见:\"胎前多实,产后多虚,治胎肿当辨虚实,不可执一端而误苍生。\"
窗外,cbd的摩天大楼披上金色霞衣。小梧抱着新晒的紫苏叶走过,药香与婴儿的奶香味交织,在都市的黄昏里,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安胎图景。而岐仁堂的故事,就像那味历久弥新的陈皮,在岁月的熬煮中,愈发散发出醇厚的智慧芬芳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