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都市人的“通便陷阱”(2 / 2)

第二步:健脾益气,重修“堤坝”。

“水排出去了,得赶紧加固脾胃这个‘堤坝’。用黄芪、党参、白术,这是《脾胃论》补中益气汤的思路。黄芪就像堤坝的主结构,能大补元气,固表止汗;党参、白术好比砌墙的砖,健脾燥湿,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。就像给排水系统换上更结实的管道,让它以后能正常工作。”

说到这里,岐大夫特意强调:“绝不能再用大黄、牵牛子这类‘伤堤’的药了。就像修水管时,不能再用劣质胶水,否则越修越漏。”

第三步:疏肝理气,疏通“河道”。

“您肝气郁结,就像河道被淤泥堵住了,得用点‘清淤’的药。木香、陈皮、柴胡,这三味药能疏肝解郁,调理气机。木香就像河道管理员,专门负责疏导气滞;陈皮能燥湿化痰,清理河道里的‘垃圾’;柴胡是疏肝的要药,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‘治寒热往来,胸胁苦满’,能把郁结的肝气一点点散开,就像打开河道上的闸门,让气机顺畅流动。”

第四步:温阳固本,筑牢“根基”。

“最后得给脾胃‘加点暖气’,就像城市供暖系统,温度够了,水管才不会冻裂。用干姜、炙甘草,干姜性温,能温脾阳,驱散脾胃里的寒湿;炙甘草甘温,既能调和诸药,又能补益中气。这两味药搭配,就像给脾胃生了个小火炉,让它暖暖和和地工作。”

岐大夫写完方子,递给许平仲:“先吃七剂,每天一剂,文火煎煮,早晚温服。服药期间,忌生冷、油腻、辛辣,尤其不能再碰任何泻药。饮食以小米粥、南瓜、山药为主,这些都是健脾的好东西。”

五、从“通便茶”到“养生粥”的觉醒

许平仲拿着方子,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。“岐大夫,我这病得多久能好?以后还会复发吗?”

“中医治病,讲究‘三分治,七分养’。”岐大夫看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,“您这病是日积月累伤了根本,想彻底好,得下一番慢功夫。就像一棵被虫蛀的大树,砍了虫子只是第一步,还得施肥、浇水,让它自己慢慢长新皮。只要您以后不再滥用泻药,按时吃饭,少熬夜,保持心情舒畅,脾胃功能会慢慢恢复的。”

他想起什么似的,又补充道:“现在很多年轻人跟您当年一样,为了减肥、美容,乱喝什么‘排毒茶’,其实那些茶里大多含有番泻叶、决明子之类的泻下药,短期喝着瘦了,其实是把脾胃的津液‘泻’出去了,时间长了,要么变成顽固性便秘,要么就像您这样,脾肾阳虚,水湿泛滥。《内经》说‘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’,反过来,泻药滥用,肠胃更伤啊!”

许平仲点点头,想起自己办公室抽屉里还没喝完的“网红减肥茶”,顿时觉得有些惭愧。“岐大夫,您说的对,我以前真是太无知了,拿身体当试验田。”

“也不怪您,现在广告吹得太神,老百姓分不清真假。”岐大夫叹了口气,“回去后,每天早上喝碗小米粥,里面可以加点炒白扁豆、芡实,都是健脾祛湿的。晚上泡泡脚,水里加点生姜、艾叶,温通气血。工作再忙,也要抽时间吃饭,脾胃喜欢定时定量,最讨厌饥一顿饱一顿。”

离开岐仁堂时,雨已经停了,巷子里的青石板泛着水光。许平仲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,感觉憋闷了许久的胸口舒展了不少。他掏出手机,删掉了购物车里的“通便胶囊”,下单了几斤有机小米和芡实。路过便利店时,看着冰柜里的冰镇饮料,他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买了瓶温热的矿泉水。

六、岐大夫的“脾胃心经”:都市养生的守中之道

一周后,许平仲再来复诊时,浮肿已经消了大半,脸色也红润了些。“岐大夫,喝了您的药,肚子没那么胀了,大便也成型了,人也有力气了。”他语气里满是欣喜。

岐大夫诊过脉,微笑道:“脉弦象减轻,缓象渐退,是好兆头。但脾胃虚弱非一日之寒,还得继续调理。”他在原方基础上减了些利水的药,加了些当归、白芍,“肝藏血,脾统血,加这两味药,既能养肝血,又能柔肝体,让肝气更平和。”

看着许平仲连连称是,岐大夫忍不住多叮嘱了几句:“现代人养生,最大的误区就是‘求快’。便秘了想马上通便,肥胖了想立刻减肥,却忘了‘脾胃为后天之本’,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,地基不牢,盖再高的楼也会晃。《难经》说‘损其脾者,调其饮食,适其寒温’,真正的养生,不在那些花里胡哨的补品,就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里。”

“就像我这岐仁堂,”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《脾胃论》节选,“李东垣先生当年治脾胃病,强调‘以甘温之剂,补其中而升其阳’,说白了就是用温和的方法,慢慢把脾胃的‘元气’养回来。就像对待家里的老人,得耐心哄着,顺着,不能急吼吼地催他干活。”

许平仲若有所思:“所以说,我以前吃泻药,就是逼着‘老人’干重活,把他累垮了。”

“正是如此。”岐大夫收起方子,“回去后继续喝药,再配合食疗,三个月为一个周期,争取把脾胃的‘底子’补回来。记住,以后再遇到便秘,千万别再用泻药了,可以试试摩腹、喝蜂蜜水,或者来找我开点润下的药,比如火麻仁、郁李仁,都是不伤脾胃的。”

送走许平仲,岐大夫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都市,轻轻叹了口气。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,人们似乎忘了,身体的修复和生长,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。就像梅雨季节的植物,需要阳光一点点晒干湿气,需要土壤慢慢输送养分,急不得,也躁不得。而他能做的,就是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,守着这方小小的岐仁堂,像守护一株幼苗般,守护着都市人日渐虚弱的脾胃,让“后天之本”的智慧,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