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湖造田六个后———
建业宫中,孙休斜倚在龙榻上,手中捧着一卷《庄子》,眉头却紧锁着。案几上堆满了竹简奏章,大多都未曾开封。殿内熏香袅袅,却驱散不了他心头的郁结。
\"陛下,张休大人又递了折子来。\"内侍小心翼翼地跪在殿外,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。
孙休的手指在竹简上敲了敲,眼中闪过一丝烦躁:\"又是关于围湖造田的事?\"
\"回陛下,正是。\"
\"啪\"的一声,孙休将竹简重重合上:\"告诉他,朕知道了。再有下次,杖二十!\"
内侍吓得浑身一颤,连忙叩首退下。自从半年前开始围湖造田的政策,朝中反对之声不绝于耳。起初孙休还能耐心听取,如今却是听都不愿听了。
\"陛下近日心绪不佳,可要臣妾为您抚琴一曲?\"朱皇后轻步走入殿中,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。
孙休抬眼看了看自己的皇后,发现她眼下有着明显的青黑,想必也是多日未能安睡。\"不必了。\"他简短地回道,又翻开手中的书卷。
朱皇后欲言又止,最终还是默默退了出去。她知道,自从上月杖毙了那位直言进谏的老臣后,整个后宫都笼罩在恐惧之中。宫女太监们走路都踮着脚尖,生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这位性情越发暴戾的君主。
\"听说陛下又发怒了?\"偏殿里,几位嫔妃聚在一起,声音压得极低。
\"嘘,小声些。昨日浣衣局的一个宫女不小心打翻了陛下的墨砚,当场就被拖出去杖毙了。\"一位嫔妃脸色苍白地说。
\"陛下从前不是这样的啊...\"年轻的王美人眼中含泪,\"记得刚登基时,陛下还常常与我们说笑,如今却...\"
\"都是那些大臣们闹的。\"李嫔叹了口气,\"整日上书劝谏,惹得陛下心烦。要我说,那些百姓种不种田,与我们何干?\"
殿外,一名侍卫听到这番对话,眼中闪过一丝阴霾。他叫陈五,家在太湖边上,家中老父老母靠着打渔为生。自从朝廷下令围湖造田,家里的渔船被没收,父母只能靠挖野菜度日。
\"孙家的人,果然都是一个德性。\"陈五在心中暗骂,\"先帝如此,现在的陛下也是如此。好不了几天,就要开始祸害百姓。\"
这样的想法,此刻正在江东无数百姓心中翻腾。
太湖边上,几个渔民蹲在破败的茅屋前,望着曾经波光粼粼的湖面,如今已被分割成一块块田地。
\"听说魏国那边实行均田制,每个百姓都能分到自己的土地。\"一个瘦削的汉子低声说。
\"真的假的?\"旁边的人眼睛一亮。
\"千真万确。\"一个陌生的面孔插了进来,这人穿着普通农民的衣服,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,\"我有个表兄逃难去了魏国,来信说那边确实如此。不但分田,还三年免税。\"
\"这位兄弟是...\"渔民们疑惑地看着陌生人。
\"哦,我是从庐江来的,姓马,家里也被征了地,出来讨生活。\"陌生人笑了笑,从怀中掏出几块干粮分给大家,\"来,边吃边聊。\"
这个自称姓马的人,实则是魏国控鹤卫的密探,专门在江东散布曹魏政权的惠民政策。他看着周围渔民眼中渐渐燃起的希望之光,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。
豫章郡的一个小村庄里,彭材蹲在自家破败的茅屋前,望着干裂的田地发呆。今年的收成全被官府收走了,说是抵偿历年欠税。可他明明记得去年已经缴清了所有赋税。
\"彭大哥,想什么呢?\"邻居李玉走了过来,手里提着半袋发霉的米,\"家里就剩这些了,分你一半。\"
彭材苦笑着摇摇头:\"你自己留着吧。我正琢磨着,这日子怎么过下去。\"
\"怎么过?\"李玉一屁股坐在地上,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,\"要么饿死,要么反抗!我听说太湖那边已经有百姓开始抗税了。\"
彭材警惕地看了看四周,压低声音:\"你疯了?这话要是让里正听见,咱们都得掉脑袋!\"
\"掉脑袋?\"李玉冷笑一声,\"你以为咱们还能活多久?我媳妇昨天去挖野菜,被官差看见了,说是偷官地的菜,当场就被...就被...\"他说不下去了,拳头攥得咯咯响。
彭材沉默了。他知道李玉的妻子遭遇了什么——那些官差向来无法无天,尤其对贫苦百姓家的女子。
\"我听说,\"彭材终于开口,声音沙哑,\"魏国那边...\"
\"别说魏国!\"李玉突然激动起来,\"咱们江东人的事,凭什么要指望外人?孙家不仁,我们就反了他!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