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对方言语间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几分戏谑,杨骏只是淡然一笑,不以为意。他嘴角微微轻扬,缓缓吐出一句道: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?假使真有那一日,国家需要我披甲执戈,踏上战场,我定会毫不犹豫,义无反顾!”
对方听到这话后,眼神一亮,然后猛然间爆发出一阵爽朗大笑,笑声中带着几分赞许与豪迈:“好!说得好!若这世间读书人皆能如你这般胸怀壮志,国家何愁不强盛!”
杨骏目光坚定,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:“我坚信,那一天终将到来。当国家的荣辱悬于一线,这不仅是战场上勇士们的荣耀,更是全天下子民共同的担当与使命。”
“如此说来的话,你办《大周时报》的目的之一也是因为这吗?”
对方似乎对自己十分了解,杨骏一听《大周时报》后,内心之中就更加坚定这个想法了!他轻轻颔首,以一种近乎默认的语道:“如果你这么想的话,也可以这般理解吧。”
“且走近些……”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致:“你此番言辞,倒是勾起了我几分好奇。”
此刻,杨骏心中已暗暗揣摩出面前之人的尊贵身份,他步伐沉稳,缓缓向前,恭敬行礼道:“微臣杨骏,叩见陛下,陛下万福金安!”
杨骏这突如其来的变化,让郭威先是一怔,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浅笑,声音温和而含威:“清客先生的大名,朕在深宫之中亦有所耳闻。方才朕还在暗自思量,不知要到何时,清客先生方能识破朕的身份呢?”
杨骏跪伏于地,忙的出声恳切请罪道:“微臣一时疏忽,目力不济,未能窥见真龙之颜,实乃罪该万死,还望陛下赎罪!”
月光如洗,温柔地洒在郭威手中的《大周时报》上,字里行间跃然纸上,清晰可辨。他缓缓翻开报纸,目光深邃,似在探寻着什么奥秘,对杨骏道:“清客先生可知,近日那些针对《大周时报》的弹劾奏章,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,最后不了了之呢?”
郭威端坐于凉亭石桌旁,夜色中的他更显沉稳。忽地,他猛地将手中茶盏一顿,瓷面应声而裂,裂纹细密如蛛网,蔓延开来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言而喻的威严:“不过,我听说今晚范质你们几日在庆祝《大周时报》复刊之事?”
杨骏闻此言,额间冷汗涔涔,沿着眉棱悄然滑落,刺得他眼帘生疼。自《大周时报》风波以来,他们自以为在诸多纷扰中周旋得宜,却不曾想,这一切的背后,竟是陛下不动声色的默许与布局!
念及此,杨骏心中一凛,连忙躬身陈词,言辞恳切:“陛下圣明,臣等今日于樊楼小聚,实乃为庆贺《大周时报》重见天日之喜,绝无半点逾越规矩之举,望陛下明察秋毫!”